原文是即將發(fā)表在《食藥用菌》雜志上的一篇關于羊肚菌大田栽培項目的核算分析。正值2017年度羊肚菌生產開始之際,我們在這里摘錄部分內容,以饗諸位!
羊肚菌的栽培模式不同于常規(guī)食用菌,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流程,主要包括:選地整地、菌種制備、遮陽棚搭建、補料技術、出菇管理和采收加工6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項目的投入包括地租、整地、遮陽棚基建設施、菌種、外源營養(yǎng)袋、人工、銷售費用等(表1)。在羊肚菌的項目投入中,地租、人工、雜費基本恒定,區(qū)域之間差異不大。項目總投入中波動最大的兩個環(huán)節(jié)為:栽培設施和菌種技術。

1.1 栽培用地
羊肚菌栽培對土地質量要求不高,無積水、土質疏松、便于機械化作業(yè)的農田、林地均可,其中農田租金每畝年平均在600~1000元,而羊肚菌的種植季節(jié)在晚秋—冬季—春季,約需5~6個月時間,屬于農閑時節(jié),每畝季均價在300~500元。林地、荒地租金更便宜,約30~100元不等。
1.2 遮陽棚搭建
羊肚菌栽培設施中的遮陽棚建設模式和費用因區(qū)域不同而有較大差異。
長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區(qū)設施成本投入普遍較小,通常以大面積平棚或簡易蔬菜大棚為主,伴有林下栽培。這類棚架建設的投入資金比較低,其中又以林下栽培最低,每畝約千元左右,其次是平棚和簡易蔬菜大棚。平棚的使用區(qū)域有限,防風、防雪、保溫效果較差,平均畝投入在1 200~1 500元左右;簡易蔬菜大棚通常以細竹竿或鍍鋅管做骨架,覆以塑料薄摸和遮陽網,畝投入在2 000~5 000之間,其安全系數較高。

陜西、河南、安徽等地以及中原偏北地區(qū),因空氣干燥、冬季風雪強度較大、降雨量稀少等原因,在發(fā)展羊肚菌栽培時,尤要注意匹配相應的栽培設施。部分林下環(huán)境可以有效發(fā)展羊肚菌栽培,畝投入可以做到與南方地區(qū)的林下栽培持平或略高(需增加水利設施和棚體加固投入)。而南方地區(qū)的平棚在這些偏北地區(qū)已不適用;常規(guī)蔬菜大棚內栽培羊肚菌將成為該地區(qū)的主要發(fā)展方向,在棚子搭建方面,考慮到風雪強度,牢固程度要比南方略高一個等級。按河南南陽、駐馬店一帶的核算,平均畝投入在3 000~5 500之間。

陜西、山西、河北北部,東北、甘肅、新疆等地和中原地區(qū)相比更為寒冷、風雪更大,常規(guī)的蔬菜大棚無法適應該地區(qū)的氣候,加之冬季長期的霜凍嚴寒,棚體建設可以推遲至春季氣溫回暖后進行,建設均價與中原及偏北地區(qū)類似。北方地區(qū)的陽光棚,也稱為暖棚同樣適宜于羊肚菌的栽培,但建設資金投入較大,通常每座約3萬~20萬不等,建議選擇性租用或與其他生產項目搭配使用。林下栽培在北方地區(qū)仍舊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棚體建設上同樣要注意,應于春季雪融后進行。

按每畝地的棚體建設成本核算,林下平棚建設<大田平棚建設<簡易蔬菜大棚<常規(guī)蔬菜大棚<暖棚蔬菜大棚。
從安全系數考慮而言,包括暖棚在內的各種蔬菜大棚最為安全,其次是林下栽培,最后是大田栽培。各地區(qū)應以現(xiàn)有資源條件為依托,選擇合適的生產模式,開展羊肚菌項目,切勿死搬硬套。
1.3 菌種及外源營養(yǎng)袋
按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形式?,F(xiàn)實生活中所有的買方都希望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值錢的好貨,而所有的賣方則希望自己的貨品能賣一個好價格。
具體到羊肚菌項目上,羊肚菌菌種的價格是最為混亂和不透明(表2),就目前而言,菌種及技術費用所占項目總投入的比重約50%左右。

(1)母種。母種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不等,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一句“高質量母種均不會以低價在市場肆意流通”,主要原因如下:①稍有責任心的菌種生產者均會考量購賣菌種人的生產能力和第二年的產量,經綜合考量后選擇性的出售;②僅從菌種生產環(huán)節(jié)說,從母種到栽培種要經歷母種的運輸、原種制作、菌種質檢和栽培種生產等環(huán)節(jié),菌種生產者的技術水平、硬件設施均會對最終的栽培種質量產生較大影響;③不排除生產用母種流通后的肆意擴繁、不當處理等無法預期操作,最終造成菌種售賣方的風險增高。這也是定義母種為最高危險級別的原因所在?,F(xiàn)階段,羊肚菌的母種流通主要是一些大型基地、大型公司之間,在相互認可價值和價格的前提下,匹配相應的生產技術合作進行。正常母種的價格通常在每畝五百至千元之間,其中以項目合作的方式最為流行,菌種提供方提供母種及原種、栽培種制作、栽培生產等全套技術方案。此方案適合于大型基地或大型菌種公司。
?。?)原種。我們給原種的安全指數定義兩顆星,低于母種和栽培種。在不考慮前期的育種技術單從生產角度而言,原種的安全指數可以說是最高的。從母種到原種的操作也是比較簡便的,匹配合適的菌種純度質量檢驗,即可獲得相對優(yōu)異的原種。下游栽培種生產者從原種開始轉入栽培種的運輸成本、技術成本、生產成本、安全系數也是較為低的。因此,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原種可能會成為主要的流通手段。現(xiàn)階段,行業(yè)內原種的流通僅次于栽培種,也是較多的,主要由一些大型的團隊向小型菌種廠或大型個體戶流通,正常原種的價格范圍每畝在600~1 200元,行業(yè)內波動不大。原種生產者必備的生產條件包括:完備的菌種生產技術,包括過硬的硬件設施和軟實力。
?。?)栽培種。羊肚菌的栽培種使用方法和常規(guī)食用菌不同之處在于,可直接在開放環(huán)境下播種到田間。但羊肚菌栽培種的形式(袋裝或瓶裝)、質量要求(純度、活力)和常規(guī)食用菌是一致的,都要求健壯、無雜質、活力強、菌齡適中。

我們給羊肚菌的栽培種的危險指數定義為三顆星,這不代表任何團隊都能生產出高質量的栽培種。栽培種生產中的主要問題可以簡單歸結為:①原始菌種的來源及選擇;②栽培種制作方案;③栽培種的質量檢查;④栽培種的運輸。其中菌種運輸過程中出現(xiàn)燒菌、雜菌侵襲的問題近年來時有發(fā)生,卻還未引起足夠重視。
栽培種的價格每畝通常在3 000~4 000元,考慮到菌種生產者的技術成本、生產成本和后期的風險成本,現(xiàn)階段每畝2 500~3 000元是比較合理的,局部地區(qū)因信息不暢,偶有五六千元甚至上萬元。
(4)外源營養(yǎng)袋。羊肚菌栽培模式特殊性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外源營養(yǎng)袋的使用。因外源營養(yǎng)袋和栽培種及原種的形式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因此我們仍舊放在該環(huán)節(jié)進行討論。外源營養(yǎng)袋的通常使用量在1 800~2 000個,即便是近年來由早期的大袋改進為小袋(規(guī)格12厘米×24厘米,平均重量0.3~0.35千克),大規(guī)模栽培,外源營養(yǎng)袋的生產仍舊是一個耗時耗力的環(huán)節(jié)?,F(xiàn)階段通常搭配栽培種統(tǒng)一銷售。
從整個生產技術講,外源營養(yǎng)袋是最為簡單,因此這里定義為一顆星。在既定的配方和生產工藝下,一般農戶均可以自行生產。我們在生產中發(fā)現(xiàn),即便是因滅菌不徹底、微孔或刺孔等造成少量(<10%)輕微污染并不影響羊肚菌產出(注:此處并非說要不嚴謹的生產及滅菌操作)。在自行生產時,每畝可基本控制在800~1 200元。市售外源營養(yǎng)袋每畝均價在1 500元左右,還不包括運輸成本。因此,我們一直建議農戶獨立進行外源營養(yǎng)袋的生產,一方面能降低畝投入500元左右,另一方面,掌握生產技術后,在后期便于過渡到采購原種,進行栽培種生產的模式上。
1.4 人工
羊肚菌生產項目的人工需求量較小,勞力投放主要在棚體搭建和出菇階段。棚體搭建每畝地需要人工約2~2.5個(注:此處以大規(guī)模項目平均所需人工合計),出菇管理階段、采菇環(huán)節(jié)每畝約需2~4個人工;其次是耕地、播種、澆水、養(yǎng)菌管護等,每畝地需5個人工,總計每畝10~12個人工。各地人工費用略有差異,每人每天通常在50~80元。每畝總計人工費約600~800元,占項目總投入的10%左右。
1.5 雜費
雜費包括耕地、石灰、水電費、地膜、閑雜物品等,每畝約600~1 000元。占項目總投入的10%~15%。
(未完待續(xù))
劉偉授權易菇網獨家刊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劉偉授權易菇網獨家刊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