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是一種比較珍貴的菌類,在我國種植范圍較少,種植的時間也相對的較短,導致了竹蓀的種植技術不是很完善。我國目前比較主流的竹蓀種植方式有3種,想了解這方面的可以好好閱讀以下的內容,讓自己對竹蓀種植有一定的認知。

1、壓塊栽培
這個方法是大家為了快速培養(yǎng)竹蓀而想出來的方法。前期選擇一定數(shù)量的竹蓀進行培養(yǎng),等到其培育出來后再將菌種切塊處理,等到培養(yǎng)的器皿里面的菌絲廣泛的分布且密集的時候就可以取出。切塊后的竹蓀要及時放入早先準備的培養(yǎng)槽里面,然后用土密實的覆蓋,然后開始管理,直到收獲。優(yōu)點在于將種子的數(shù)量進一步增多,且減少了事故較多的培育期。

2、直播床栽
這個是為了追求天然野生的竹蓀想出來的方法。首先將土地平整處理,隨后將處理過的竹片之類的物品放于土壤中,然后將竹蓀的菌種均勻的撒放再上面,最后用土覆蓋。為了促進竹蓀的生長,要保持培育地長期處于濕潤易分解的狀態(tài),可以選擇一些平坦的竹木林之類的地方。這樣長出來的竹蓀極其接近自然生長情況,種出好貨的幾率極大,且竹蓀本身長的也會相對較大。

3、室內箱栽
這種方式多適用于當?shù)丨h(huán)境不適合種植竹蓀,但是又想種竹蓀的人。因為這個就是人為的為竹蓀制造出一個合適生長環(huán)境。選擇的容易要以木制品為主,這樣不會影響竹蓀的生長過程,容器底部必須要是土壤,還是需要肥沃的土壤,也可以自己用有機肥調制。土上面放置竹片或者麥稈一定是要經(jīng)過調制且是碎片化的。在撒放菌種后還需要上面覆蓋一層薄土,以促進菌絲的快速繁殖。
以上就是竹蓀種植的幾種方法了,竹蓀其實是一種比較脆弱的菌類,生長的環(huán)境要求比較嚴格,這也是目前其產量比較少的大原因之一。打算種植的朋友一定要有耐心和做好經(jīng)濟損失的心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