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麻名稱考證
天麻原名赤箭,《本經(jīng)》載:“赤箭味辛溫,……一名離母,一名鬼督郵,生川谷。”《吳晉本草》載:“鬼督郵一名神草,一名閻狗。”《本草圖經(jīng)》載:“合離草,獨搖。”《本草綱目》載:“白龍皮,赤箭芝。”
二、天麻應用歷史
中國人食用和藥用天麻的歷史至少有兩千多年,在《神農本草經(jīng)》里,天麻名曰赤箭,列草部上品。《神農本草經(jīng)》說它“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基本上是保健功能。
蘇州評彈《唐宮驚變》里說,唐明皇李隆基每日清晨調服一盅赤箭粉滋補身體,然后臨朝理政。
大書法家柳公權有《求赤箭貼》取天麻作扶老之用。
白居易《齋居》詩云:“黃芪數(shù)匙粥,赤箭一甌湯。”可見在唐代,天麻是身價很高的營養(yǎng)保健品。
到了宋代,天麻日漸偏于藥用,著名的以天麻為君藥的方劑如《圣濟總錄》的天麻散、《魏氏家藏方》的天麻丸,均出現(xiàn)在宋代,其應用遍及內、外、婦、兒各科,主治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
中醫(yī)有外風、內風之分。外風指風、寒、暑、濕、燥、火自然界的“六淫”之風侵襲;內風主要指肝風內動、肝陽偏亢、眩暈麻木一類。息風,息的是內風;祛風,祛的是外風,故天麻素有“定風神草”之譽。
《中國本草》列天麻產(chǎn)地,首指貴州。《中國地道藥材》將天麻列為“貴藥”之首。
明代杰出的醫(y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天麻有“久服益氣,輕身長年”的功效。
日本著名的藥學博士難波恒雄在《漢方入門》中稱“天麻佳品出貴州……”。
《日華子本草》:“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
《開寶本草》:“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
《本草匯言》:“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癇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
三、天麻歷史文獻
《本草綱目》 中天麻之論述 :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二卷
赤箭 [氣味]辛,溫,無毒。[志曰]天麻,辛、平,無毒。[大明曰]甘,暖。[權曰]赤箭芝一名天麻。味甘,平,無毒。[好古曰]苦、平,陰中之陽也。[主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本經(jīng)[1]消癰腫,下支滿,寒疝下血。別錄天麻: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久服益氣,輕身長年。開寶治冷氣痹,-攤緩不隨,語多恍惚,善驚失志。甄權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鬼疰,通血脈,開竅。服食無忌。大明治風虛眩運頭痛。元素[發(fā)明][杲曰]肝虛不足者,宜天麻、芎窮。
《食物本草》 中對天麻之論述 :
赤箭(生鄆州、利州、太山、勞山諸處。葉如芍藥而小,當中抽一莖,直上如箭干。莖端結實,狀若續(xù)隨子。至葉枯時,子黃熟。其根連一十二枚,猶如天門冬之類,形如黃瓜,亦如蘆菔,大小不定。彼人多生啖,或蒸煮食之。蘇恭曰:赤箭是芝類,莖似箭干,赤色,端有花,葉赤色,遠看如箭有羽。四月開花結實,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有肉如面,日暴則枯萎。其根皮肉汁,大類天門冬,惟無心脈爾。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衛(wèi)之,似芋,可生啖之。蘇頌曰:赤箭今江湖間亦有之。春生苗,初出若芍藥,獨抽一莖,直上三四尺,如箭桿狀,青赤色,故名赤箭芝。莖中空,依半以上,貼莖微有尖小葉。梢頭生成穗,開花結子如豆大,其子至夏不落,卻透虛入莖中,潛生土內。其根形如黃瓜,連生一二十枚。大者重至半斤,或五六兩,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內采。初得乘潤刮去皮,沸湯煮過,暴干收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甚珍之。
《素問》 中對天麻之論述 :諸風掉眩,皆屬于木。故天麻入厥陰之經(jīng)而治諸病。按羅天益云: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今有久服天麻,遍身發(fā)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
《本草新編》 中對天麻之論述 :天麻能止眩暈,療風去濕,治筋骨拘攣癱瘓,通血脈,開竅,余皆不足盡信。天麻最能祛外來之邪,逐內避之痰,而氣血兩虛之人,斷不可輕用之耳。
《圖經(jīng)本草》 中對天麻之論述采挖時間 :凡采藥,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謂春初津潤始萌末銜枝葉,勢力淳濃故也,至秋枝葉津潤歸流于下,今即事驗之,春寧宜早,秋寧宜晚,具此文意,采根者須晚秋之后、初春之前,欲其苗??萋?,至末萌芽時氣味正完,乃可采耳”
《用藥法象》 中對天麻之論述 :療大人風熱頭痛,小 兒風癇驚悖,諸風麻痹不仁,風熱語言不遂。
《藥性歌訣四百味》 中對天麻之論述 :天麻昧甘、能趨頭眩、小兒驚癰、拘攣癱瘓。
《神農本草經(jīng)》 :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
《名醫(yī)別錄》 :消癰腫,下支滿,疝,下血。
《藥性論 》 :治冷氣頑痹,癱緩不遂,語多恍惚,多驚失志。
《日華子本草》 :助陽氣,治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
《開寶本草》 :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
《本草匯言》 :主頭風、頭痛、頭暈虛眩,癲 癇 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
《本草新編》 :能止昏眩,療風祛濕,治筋骨拘攣癱瘓,通血脈,開竅。
《得配本草》 :止風虛眩暈,通血脈九竅,治癇定驚,殺鬼疏痰,有自內達外之功。
《醫(yī)宗必讀》 :風虛眩運,麻痹不仁,語言蹇濇,腰膝軟痛,殺精魅蠱毒,理驚氣風癇。
《本草分經(jīng)》 :通血脈,疏痰氣,治諸風掉眩。
《藥鑒》 :治小兒風癇驚悸,療大人風熱頭眩。祛濕痹拘攣,主癱瘓蹇滯。通血脈開竅,利腰膝強筋。痘毒可解,癰疽堪愈。
《本草衍義補遺》 :一名定風草,即此是也……,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驚癇,及諸虛眩暈,非此不能除也
四、現(xiàn)代天麻研究
貴州是中國天麻的主要產(chǎn)區(qū)之一,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chǎn)天麻的天麻素含量較高,向來以品質好、藥效高而享譽國內外。
貴州天麻無論野生或家種,主要藥用成分天麻素的含量均較高,而且還有10多種含量較高的人體所必需的元素,如鉀、鈉、鈣、硫、磷、硼、錳、鈷、鉬、銣等,家種天麻中還有較高的鋅和鎂,說明貴州天麻的品質是優(yōu)異的。
野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為0.5%—1.0%,平均值為0.77%,貴州家種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平均值為0.51%,有的地區(qū)高達0.91%。
天麻除有平肝息風、祛風定驚作用外,還有抗炎作用,對多種炎癥的滲出和腫脹均有抑制作用;在心血管系統(tǒng)方面,對心臟有保護作用;有一定的增加腦血流量和中樞抑制作用;對三叉神經(jīng)痛、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等有鎮(zhèn)痛作用。在新興的航天醫(yī)學上,天麻是高空飛行人員的重要腦保健藥物。在天麻應用上,已研制生產(chǎn)出了天麻片、天麻膠囊、天麻杜仲膠囊、天麻注射液等,受到患者的歡迎。同時,天麻酒、天麻蜜餞、天麻藥膳也成為人們喜愛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