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_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女网_婷婷色免费看片_a级国产乱理论在线播放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yè)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茶樹菇周年生長栽培技術


    【發(fā)布日期】:2024-01-18  【來源】:中國食用菌協(xié)會
    【核心提示】:茶樹菇周年生長栽培技術

    茶樹菇是被譽為“中國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省古田縣繼銀耳之后又一個食用菌栽培主導菌類。茶樹菇在古田縣的栽培量相當大,形成了眾多的茶樹菇種植專業(yè)村,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連成片的茶樹菇菇棚,頗為壯觀。地處海拔300米左右和古田縣翠平湖這個“大空調”的氣候調節(jié)作用,加上采用田間泡沫蔭棚,創(chuàng)造了茶樹菇周年生長的適宜環(huán)境條件,使茶樹菇在夏季和冬季均能正常出菇,解決茶樹菇生產的季節(jié)性問題,實現(xiàn)了茶樹菇的周年生長出菇,為茶樹菇規(guī)?;a奠定了基礎。目前,古田縣已形成了一套管理和技術較為成熟的茶樹菇栽培的“古田模式”。現(xiàn)根據調研的相關資料和我們的經驗將古田茶樹菇周年出菇的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田間泡沫蔭棚的建造

    田間泡膜蔭棚搭建成本低,搭蓋速度快,滿足了茶樹菇生產發(fā)育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而且有效解決了菇農生產場地問題,為茶樹菇的規(guī)?;a奠定了基礎。選擇交通方便、地勢較高、通風良好、近水源的田地做菇棚場地。以東西向搭建,用竹、木搭作立式棚架,棚頂和四周用聚苯乙烯泡沫板和厚塑料薄膜保溫隔熱,并在棚頂遮蔽覆蓋芒萁或五節(jié)芒,菇棚南北向安裝80~100cm寬的門。菇棚內,采取多層架集約化擺袋長菇,床架寬1.2~1.4m,兩邊不設通道的床架寬不超過70cm,以伸直手能操作為宜,層架間距離50~60cm,設5層,床架間留70cm的通道。菇棚四周的擋風墻可遮蔭,可以促使菇柄正常伸長,避免彎曲,提高菇品商品價值。田間泡膜蔭棚條件下溫度較為恒定,濕度條件較好,突破了傳統(tǒng)栽培模式和季節(jié)限制,使茶樹菇在夏季和冬季均能正常出菇,實現(xiàn)了周年生長出菇,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益。

    2  栽培季節(jié)選擇

    茶樹菇出菇溫度相對較廣,抗高溫,也能耐低溫。由于古田的獨特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栽培模式,茶樹菇的生產基本上不受季節(jié)限制,全年不中斷生產,不中斷出菇。各地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栽培適期,生產上一般安排春季溫度達到20℃,秋季溫度降至25℃出菇為宜。不同季節(jié)栽培,其產量和質量有所不同,古田縣茶樹菇生產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月份至9月份。

    3  菌袋制作

    3.1 培養(yǎng)料配方

    茶樹菇沒有蟲漆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強,所以利用木質素能力弱。根據這一生理特性,在培養(yǎng)料配方中必須提高氮的含量,在栽培主料上應選用的棉籽殼、玉米芯等原料較為合理。由于出菇時間長,整個生長周期10個月左右,栽培原料中增加有機氮(如麩皮、米糠和玉米粉等)含量,也可更好地適應茶樹菇的營養(yǎng)需求,有助于提高出菇后勁,提高產量。茶樹菇最適PH值為5.5~6,但在弱堿環(huán)境也能正常生長,生產上添加適量的生石灰,可有效地解決生產上出現(xiàn)的菌袋高污染狀況。各地可根據本地區(qū)的栽培原料狀況,選擇適宜本地區(qū)的培養(yǎng)料配方。古田地區(qū)使用棉籽殼作為栽培茶樹菇的主要原料,少用或不用雜木屑,常用配方如下:棉籽殼82%、麩皮15%、石灰粉3%,培養(yǎng)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料水比1:1.2)。

    3.2 裝袋

    棉籽殼不易吸水,需提前24小時用3%石灰水充分預濕,特別注意棉籽殼預濕均勻,不得有結團,干粒,否則滅菌不徹底。配料時均勻地按配方加入各種培養(yǎng)料,用拌料機拌均勻,培養(yǎng)料配制后,應及時裝袋,一般拌料裝袋至上灶時限不超過6小時,以防培養(yǎng)料酸敗發(fā)熱。栽培袋選用規(guī)格15cmx30cmx0.05cm的聚乙烯塑料袋,注意選擇韌性強的聚乙烯塑料袋,在栽培后期料袋不易分離。培養(yǎng)料裝袋時要求緊實,裝料高度為15~17cm,一般每袋裝干料量為350克左右,濕重約800克,裝好后直接用線繩扎緊袋口。裝袋要注意緊實,由于是周年出菇,裝料太松在出菇后期易出現(xiàn)料袋分離,在料袋間空隙形成原基,消耗養(yǎng)分。

    3.3 滅菌

    滅菌采用古田縣常見的鍋爐蒸汽滅菌池進行常壓滅菌,將打包好的栽培袋裝入編織袋內,然后上灶,用厚帆布覆蓋扎好,每灶一次能滅菌2萬袋左右。滅菌時要掌握“攻頭、控中間、保尾”,開始采取旺火快速升溫,在5h內菌袋內部溫度上升100℃保持24h,中間不?;?,不降溫,確保滅菌徹底。滅菌結束后,待鍋內溫度降至60~70℃時,方可趁熱搬運料袋到接種室,搬運時注意輕拿輕放,否則易使綁袋線繩松脫和菌袋破損,影響滅菌效果。

    4  接種與培養(yǎng)

    將滅菌后菌包退灶搬進已經消毒的菌包培養(yǎng)場地,待菌包袋溫下降至28℃以下時接種,接種時嚴格無菌操作。接種時選擇晴天,避開潮濕天氣,高溫季節(jié)選擇早、晚氣溫較低時接種,以防菌種不易萌發(fā)和雜菌侵染。發(fā)菌期間培養(yǎng)室溫度保持在20~26℃,空氣濕度不超過70%,室內盡量保持黑暗,做好遮光及通風換氣工作。走菌期間要按期翻堆檢查,通過翻堆來調節(jié)堆溫,防止燒菌,同時結合查菌,做好雜菌污染菌袋的檢查工作,發(fā)現(xiàn)雜菌污染及時處理,發(fā)生螨害時可用克螨特噴霧防治,走菌期間還要注意預防老鼠的危害等。一般要求每20天左右翻堆一次,發(fā)菌過程要進行三次翻堆。菌絲長滿袋通常需要50~60天。

    5  出菇管理

    菌袋上架前一周,出菇房噴施銳勁特。當菌袋出現(xiàn)黃色水珠狀分泌物,表面有棕褐色的色斑,菌袋開始從營養(yǎng)生長轉入生殖生長。要及時解除袋口的線繩,拉直袋口,朝地上噴水,保持菇房空間相對濕度85%~95%,并給予一定散射光和通風換氣,促使茶樹菇子實體發(fā)生。出現(xiàn)小菇蕾后,料面一直暴露于空氣中,培養(yǎng)料易失水,要經常保持菇房的空氣相對濕度在90%~95%,但不可一直處于這種狀態(tài),可采用干濕交替的管理辦法。一般早晚應噴水保濕,并減少通風次數和時間,每天通風2~3次,每次通風30分鐘,以促進菌柄的伸長和抑制菌蓋的展開提高商品的質量。菇房溫度宜控制在20~28℃,夏季溫度超過30℃時做好降溫措施(如棚頂噴水等),冬季低于10℃時可以在菇房內加溫,利用煤爐加上密封的排氣管進行加溫。

    6  采收與加工

    從菇蕾到采收一般需要5~7天,當子實體菌蓋開始平展,菌環(huán)未脫離菌柄時就可采收。采收后要清理菌袋料面,停止噴水3~5天,讓菌絲休養(yǎng)恢復生長后再噴水保濕催蕾,約15天后可再長一潮菇。按此方法進行每潮菇的出菇管理,至4~5潮后,若菌袋營養(yǎng)和水分消耗過多,明顯變輕,可進行適當補水,采取注水的方法向菌袋補水,1~2天后把多余水分倒出,加強通風,可繼續(xù)出菇。茶樹菇不能集中出菇,整體潮次不明顯,一般每袋可出鮮菇7兩以上,生物學效率可達100%以上。采收后的子實體剪去根部并清除附著的雜質便可上市鮮銷;也可干制,一般采用烘烤法,烘干后的茶樹菇菌香濃郁,風味絕佳,可分級包裝,遠銷。

    7  病蟲害綜合防治

    茶樹菇的病蟲害主要發(fā)生在菌袋培養(yǎng)和出菇管理過程中,茶樹菇病蟲害防治要“以防為主,綜合防控”。栽培中主要的雜菌有綠色木霉、鏈孢霉、青霉等,尤其以綠色木霉為害嚴重,除了要掌握好制袋的各個技術環(huán)節(jié),出菇管理的措施也要到位,其防治措施與代料香菇栽培一樣。由于古田縣茶樹菇栽培模式的生產周期較長,通??刹?5~18潮菇,整個生長周期長達十個月。過長的出菇周期,田間簡易菇房,加上茶樹菇菌絲體和子實體含有較濃郁的特殊香味,導致蟲害比較嚴重。生產上常見的蟲害有菇蚊、菇蠅、螨類、跳蟲等,防止蟲害的有效辦法為:一是要注意菇房的環(huán)境衛(wèi)生,菇房內外的蟲菇、爛菇、菇頭和廢菌包等垃圾要及時清理銷毀,消滅害蟲孽生地;二是物理防治,將菇房的門窗都安裝上60目尼龍紗網,利用菇蚊、菇蠅的成蟲具有趨光性,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走道和菇床上方者懸掛黃板誘殺;三是按無公害栽培用藥的要求,選用生物農藥和廣譜、低毒、低殘留的品種進行噴霧滅殺,菌袋開口出菇前也可采用銳勁特、克螨特等,噴霧空間和菌袋四周,有效地殺滅害蟲。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fā)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lián)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xié)議  |  信息規(guī)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