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縣綠化鄉(xiāng)灣箐村以產業(yè)結構調整為契機,因地制宜發(fā)展種植紅托竹蓀種植,今年栽種的14萬棒紅托竹蓀豐產豐收,有效帶動當?shù)厝罕娋蜆I(yè)增收。
在綠化鄉(xiāng)灣箐村紅托竹蓀種植基地里,工人們正在采摘整理紅托竹蓀。自從村里發(fā)展竹蓀種植,今年53歲的村民周光瓊就成了基地的固定工人,每個月都能從竹蓀種植合作社里拿到一份可觀的收入。
綠化鄉(xiāng)灣箐村村民周光瓊說,我們這個年紀出門又打不了工,人家廠里面不要,在這里做還是一天可以做幾十塊錢,十塊錢一個小時,加班的時候還是可以做一百多,對我們都還是很好的。
2020年,綠化鄉(xiāng)灣箐村通過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引進農業(yè)公司發(fā)展種植了70個大棚的紅托竹蓀,共計14萬棒,產業(yè)覆蓋貧困戶107戶。竹蓀種植從土地整理、竹蓀種植、到管護采收,都需要大量的工人。
綠化鄉(xiāng)灣箐村主任助理趙輔才介紹,竹蓀是從四月份五月份開始栽,然后我們進入八月份就開始采摘,因為我們的頭季還沒有接近采摘完,二季又要出苔了,說白了就是一種滾動式的采摘方式,所以說今年我們還是很忙的,所以這個用工量很大,也解決了一些農戶的就業(yè)問題,工資平均不會低于一百塊錢一天,他做下來平均每一天都是一百要多點。
由于有農業(yè)公司提供技術支撐,村民們上手很快,紅托竹蓀的品質也有保障,今年灣箐村種植的70個大棚竹蓀喜獲豐收,產品在黔西、貴陽等地深受消費者青睞,而且價格很可觀。一個大棚的生竹蓀產量預計達1600斤,產值最低可達3.2萬元,70個大棚竹蓀可實現(xiàn)產值200多萬元。
綠化鄉(xiāng)灣箐村支書周恒自信滿滿地說,我們下一步準備把紅托竹蓀分發(fā)到群眾家中,讓他們自己在家中種植,通過這個便攜式水果筐的這種種植方式栽在自己家里,那么我們通過回收讓老百姓竹蓀解決銷路問題,提高他們家的家庭收入。
在綠化鄉(xiāng)灣箐村紅托竹蓀種植基地里,工人們正在采摘整理紅托竹蓀。自從村里發(fā)展竹蓀種植,今年53歲的村民周光瓊就成了基地的固定工人,每個月都能從竹蓀種植合作社里拿到一份可觀的收入。
綠化鄉(xiāng)灣箐村村民周光瓊說,我們這個年紀出門又打不了工,人家廠里面不要,在這里做還是一天可以做幾十塊錢,十塊錢一個小時,加班的時候還是可以做一百多,對我們都還是很好的。
2020年,綠化鄉(xiāng)灣箐村通過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引進農業(yè)公司發(fā)展種植了70個大棚的紅托竹蓀,共計14萬棒,產業(yè)覆蓋貧困戶107戶。竹蓀種植從土地整理、竹蓀種植、到管護采收,都需要大量的工人。
綠化鄉(xiāng)灣箐村主任助理趙輔才介紹,竹蓀是從四月份五月份開始栽,然后我們進入八月份就開始采摘,因為我們的頭季還沒有接近采摘完,二季又要出苔了,說白了就是一種滾動式的采摘方式,所以說今年我們還是很忙的,所以這個用工量很大,也解決了一些農戶的就業(yè)問題,工資平均不會低于一百塊錢一天,他做下來平均每一天都是一百要多點。
由于有農業(yè)公司提供技術支撐,村民們上手很快,紅托竹蓀的品質也有保障,今年灣箐村種植的70個大棚竹蓀喜獲豐收,產品在黔西、貴陽等地深受消費者青睞,而且價格很可觀。一個大棚的生竹蓀產量預計達1600斤,產值最低可達3.2萬元,70個大棚竹蓀可實現(xiàn)產值200多萬元。
綠化鄉(xiāng)灣箐村支書周恒自信滿滿地說,我們下一步準備把紅托竹蓀分發(fā)到群眾家中,讓他們自己在家中種植,通過這個便攜式水果筐的這種種植方式栽在自己家里,那么我們通過回收讓老百姓竹蓀解決銷路問題,提高他們家的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