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蓋菇栽培可直接采用生料或發(fā)酵料栽培,具有較強的抗雜菌能力栽培成功率較高。但是生產(chǎn)水平高低對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影響較大,技術(shù)難點在于養(yǎng)菌,即在培育健壯的菌種和栽培料養(yǎng)菌過程。大球蓋菇的栽培原料來源豐富,它能生長在各種秸稈及谷殼等培養(yǎng)料上,可利用玉米秸稈、玉米芯、大豆稈、稻草、稻殼等農(nóng)作物下腳料,既可以在保護地(包括大棚、溫室),也可以在玉米地、向日葵地、林地、黃豆地、水稻育秧棚等進行間作或套種。
一、栽培技術(shù)
(一)菌種及培養(yǎng)料的準備
菌種選用菌絲均勻、潔白、健壯,菌齡適中的優(yōu)質(zhì)栽培種,每平方米用菌種1袋(約0.7~1.0kg)。
用無霉變的玉米秸、麥秸、大豆秸、玉米芯、水稻殼、木屑等混合料為原料,根據(jù)當?shù)刭Y源條件配比選用,以混合配料為佳,可添加15~30%的畜禽糞便、出過菇的廢棄食用菌菌包,每畝用量5~6噸。
(二)培養(yǎng)料的預處理
秸桿要經(jīng)過粉碎,長度為2~3厘米,玉米芯粉成1厘米粒狀,原料浸透(需1~2天),含水量70~75%。將混合料預濕建堆發(fā)酵。建堆后在料溫達到60度以上時(約3~4天時間)進行翻堆并調(diào)節(jié)培養(yǎng)料的水份,發(fā)酵過程中可用木棍扎孔,促進通氧透氣,大約經(jīng)過7~15天的發(fā)酵后即可下地鋪床播種。
(三)整理畦床
以一米左右的畦床最佳,玉米地2壟合畦,也可單壟栽培。將整出畦床的土放在畦床的兩邊,備覆土時用。畦床不宜太寬,易于日常管理和采菇。低洼地不宜建畦床。
(四)播種
每平產(chǎn)米投料量為20~30公斤(干料),厚度為20~30厘米。每平方米用種量約為2~2.5袋。播種時第一層料鋪完整理規(guī)整后,進行穴播種,將菌種掰成核桃大小的小塊狀順床寬穴播三點,菌塊間距8~10厘米,順料壟長依次三行排放菌種,菌種塊間距也是8~10厘米小塊,成品字型。點播完第一層菌種后,進行第二次再鋪料,厚度達到7~8厘米,(如菌種充足可以二層播種,即三層料二層種),最后將栽培料整理料整理成龜背形。
(五)覆土
覆土不能太厚,約為3~5厘米即可,以肥沃的菜園土、田野土壤為最佳??梢淮位蚍执胃餐?,遮陽密度好的林地栽培可采用兩次覆土方式,即在播完菌種后在料壟覆薄薄的一層土壤以剛蓋嚴培養(yǎng)料,厚度1厘米左右,防止過厚的土不利于料壟透氧,易造成高溫厭氧危害球蓋菌絲正常發(fā)育。然后覆蓋稻草,進行遮陽保濕處理。當菌絲長至培養(yǎng)料中三分之二時進行第二次覆土,土層總厚度為2~3厘米,常規(guī)栽培大都采用一次性覆土,在兩床之間(60~80厘米)的作業(yè)道上取土,覆土后要在料壟兩側(cè)扎3~5厘米粗的孔洞,品字型洞孔間距20~25厘米,不扎透氣孔極易造成菌絲窒息退菌死亡。
(六)加蓋覆蓋物
覆蓋稻草、樹葉等,約為5~8厘米。以看不見所覆的土為準,每畝稻草用量約為150捆左右,樹葉40袋。覆土扎孔后,馬上就要進行料壟覆。氣溫較高期間覆蓋物要厚一些,防止由于林地遮蔭度不夠,使陽光直射菌床產(chǎn)生輻射熱量向料壟內(nèi)傳導傷菌,林地遮蔽度大的地塊可少量覆蓋,覆蓋時要厚度均勻,不能露出覆土。
(七)養(yǎng)菌
養(yǎng)菌期間以遮蔭、保濕、防大雨淋、防老鼠為主。菌種播入料層后,第3天菌絲開始萌發(fā),7天左右菌絲呈束狀向培養(yǎng)基質(zhì)中伸延定殖生長,菌絲在向基質(zhì)中生長時會產(chǎn)生呼吸熱量,并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該期間要認真檢查料壟中心溫度變化情況。每天勤觀查,溫度過高再一次進行扎孔洞透氧排熱處理。覆土層表面干燥要啟動霧化噴帶澆毛毛雨降溫,每次少澆,覆土層濕潤即可。要使覆蓋物保持濕潤但不能過大水噴澆使水浸入培養(yǎng)基內(nèi)。大約育菌15~25天左右,在適溫情況下,菌絲向覆土層生長,新陳代謝能量加強,料溫易急劇升高,如果發(fā)現(xiàn)壟料溫超過25℃,要急時的采取辦通風降溫。
(八)出菇
菌床經(jīng)過45~55天培養(yǎng)后出菇,采收以不開傘為佳。經(jīng)過前期的認真細致的管護,球蓋菌絲向土層爬升,并向覆蓋稻草上生長蔓延,覆土層中有粗菌束伸延,菌絲束分枝上有小米粒大小白狀物是幼菇的菇蕾,是出菇前兆。每天噴兩次水,視覆土層濕潤即可。常保持覆蓋物濕潤保濕,每次少噴,采用少量多次噴水的原則,可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料壟濕度情況靈活掌握,不能一律大水噴澆,顧此失彼。移動覆蓋物,讓爬生稻草上的菌絲倒伏,迫使從營養(yǎng)階段向生殖轉(zhuǎn)化。菇蕾發(fā)生初期呈白色黃豆大小,子實體幼菇常有乳頭狀的小突起,叢生或群生,少量單生。隨著菇體逐漸逐漸長大,菌蓋逐漸變成紅褐色或酒紅色,菌蓋有鱗片點綴,隨著子實體長大逐漸消失。
(九)病蟲害防治
大球蓋菇抗性強,易栽培,整個生產(chǎn)過程中提倡不施用任何農(nóng)藥和化肥,但如發(fā)酵不徹底或物料及栽培場地病源和蟲卵較重,為產(chǎn)量安全可以適當使用安全的殺蟲劑和食用菌消殺劑。常見的雜菌有鬼傘、盤菌、裸蓋菇等競爭性雜菌,其中以鬼傘較多。較常見的害蟲有螨類、跳蟲、菇蚊、螞蟻、蚯蚓等。
防治措施如下:
1.根除鬼傘等雜菌的措施主要是選用干純、新鮮的栽培料,如果原料潮濕,可在拌料前讓烈日暴曬2-3天,利用陽光殺滅鬼傘及其它雜菌孢子。
2.在地下害蟲發(fā)生較多地塊,要在栽培前用藥物進行滅殺,螨類 跳蟲和菇蚊等害蟲可用敵敵畏噴霧滅殺,螞蟻可用紅蟻凈藥粉放在有螞蟻的地方,螞蟻食用,可整巢死亡效果甚佳,蚯蚓類可用在四周圍用10%食鹽水來驅(qū)趕,棚內(nèi)可封閉后,夜間用煙霧劑熏殺。
二、采收與加工
大球蓋菇可以鮮品、鹽漬品和干品上市,鮮品上市受市場認可度、交通運輸半徑和市場容量限制,量大可以制成鹽漬菇和干品,在全國市場流通。
(一)鮮品
大球蓋菇在黑龍江省是珍稀菇類,帶著泥土的新鮮蘑菇外觀與松茸相近,深受市場歡迎,每公斤可銷售到20元左右,大量上市也可賣到8~10元。如以鮮品上市為主,宜清早采收,注意采收及時,并置于陰涼處及時上市,如配合真空預冷機的使用,可以提高質(zhì)量,保鮮期增加一倍以上。
(二)鹽漬加工
1、采收 用于鹽漬外銷的大球蓋菇的菇體應在6~7成熟,即菌蓋呈鐘形,菌膜尚未破裂時采收,用竹片或礦泉水瓶制成的刮根器(從瓶的肩部剪掉,手拿瓶蓋部位)刮去菇腳泥沙,清洗干凈。
2、殺青 將清洗干凈的大球蓋菇的菇體放入5%食鹽沸水中殺青煮沸8~12min,具體煮制時間應視菇體大小而定,煮至菇體熟而不爛、菇體中心熟透為止??刹捎?quot;沉浮法"進行檢測,即?;鹌?,菇體下沉為熟,上浮為生;或?qū)⒐襟w置入冷水中,熟菇下沉,生菇上浮。煮制好后撈出,迅速放入冷水或流水中冷卻至冷透為止。殺青煮制用鋁鍋或不銹鋼鍋,切忌用鐵鍋,以免菇體色澤褐變影響品質(zhì)。
3、腌制 先配制飽和食鹽水溶液,即稱取精制食鹽40kg,溶解于100kg開水中,冷卻。然后將煮制冷卻的大球蓋菇從水中撈出,盛入潔凈的大缸或池子內(nèi),注入飽和鹽水至淹沒菇體,上壓竹片等重物,以防菇體露出鹽水面變色腐敗。壓蓋后表面撒一層面鹽護色防腐,見面鹽深化后再撒一層,如此反復至面鹽不溶為止。
4、轉(zhuǎn)缸貯存 大球蓋菇在濃鹽水中腌制10天左右要轉(zhuǎn)1次缸,重新注入飽和鹽水 ,壓蓋、表面撒面鹽,即可裝桶貯存和外銷。加工完畢后的食鹽水可用加熱蒸發(fā)的方法回收食鹽 ,供循環(huán)使用。
5、鹽水大球蓋菇的食用 鹽漬加工的大球蓋菇一般可保鮮3個月左右 ,食用時將菇體從鹽水中撈出,放入清水中浸泡脫鹽,即可烹調(diào)食用;也可將鹽水菇放入1%檸檬酸液中浸泡7min脫鹽,撈起后用清水漂洗干凈,烹調(diào)時可不放鹽,以免增大咸度。
(三)干品加工
大球蓋菇的菇體含水量較高,不適合用曬干的方法加工,宜選用烘干機或電熱鼓風干燥機在烘房內(nèi)進行機械烘干,其工藝為:
1、切片、裝篩 用于干制的大球蓋菇的菇體應在采收前2天停止噴水,用刮根器刮除菇腳培養(yǎng)基和泥沙,使菇體潔凈,選擇菇體柄粗蓋肥的不開傘的進行切片加工,切片的厚度標準為2~3個一元錢硬幣厚。烘烤前將烘干機(房)預熱至45~50℃,待溫度稍降低,再把切片菇篩單層排放在烘房的烘篩層架上,排放好后關(guān)上烘房門,開機進行烘烤干制。
2、調(diào)溫定型 晴天采摘的菇烘烤的起始溫度為35~40℃;雨天采摘的菇為30~35℃。菇體受熱后,表面水分迅速蒸發(fā),此時應打開全部進氣窗和排氣窗,以最大通風量排出水蒸汽,促使菇片定型,隨即將溫度降至26℃,保持4h,以防菇片變形卷邊,色澤變黑,降低商品價值。
3、菇體脫水 烘溫26℃保持4h后開始升溫,以每小時升高2~3℃烘溫的方法維持6~8h至51℃時恒溫,促使菇體內(nèi)的水分大量蒸發(fā) 。升溫時要及時開、閉氣窗,調(diào)節(jié)相對濕度達10%,以確保菌褶片直立和色澤固定。升溫階段還要適當調(diào)整上、下層烘篩的位置,使菇體干燥度均勻一致。
4、整體干燥 由51℃恒溫緩慢升至60℃約經(jīng)6~8h,當烘至八成干時,應取出烘篩晾曬2~3h后再上架烘烤 ,將雙氣窗全閉烘制2h,烘至用手輕折菇柄易斷,并發(fā)出清脆響聲時烘烤結(jié)束。一般12~13斤鮮菇可加工成1斤干菇。
5、成品分裝 將烘烤后的大球蓋菇干品按級別分裝于塑料食品袋內(nèi),每袋裝干品500g或1000g,密封袋口,貯藏保存或外銷。大球蓋菇的干品還可裝入內(nèi)襯塑膜的編織袋內(nèi)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