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4日,據國家食源性疾病暴發(fā)監(jiān)測系統(tǒng)顯示,我省共報告因食用蘑菇導致的食源性疾病暴發(fā)事件47起,共報告發(fā)病人數185人,死亡9人。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廣大市民,暖濕天氣,野生蘑菇生長旺盛,蘑菇中毒事件頻發(fā),市民采食需謹慎。
近日,省人民醫(yī)院急診科緊急收治的蘑菇中毒的一家三口,三人誤食的竟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之一——灰花紋鵝膏菌。
6月4日晚飯時,家住長沙縣的劉德興老人的兒子從親戚家后山摘了不少蘑菇回家,洗凈后加上豬肉燉了一碗湯,老人和兒子、兒媳三人分別吃下。次日凌晨,三人陸續(xù)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癥狀,被送往當地醫(yī)院急救。因病情加重,三人于6月7日晚被轉入省人醫(yī)。
據專家分析,他們誤食的灰花紋鵝膏菌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之一,“一個長約八九厘米的蘑菇所含毒素就足以使一名體重為75公斤的成年人死亡。”
灰花紋鵝膏菌是導致我省境內急性肝損害型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劇毒蘑菇。相比其他類型蘑菇中毒,急性肝損害型蘑菇中毒后潛伏期較長,一般為6-12小時,最長可達20小時。患者最初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霍亂型”腹瀉等腸胃癥狀。約8-48小時后進入“假愈期”,癥狀明顯緩解,近似康復。假愈期過后,患者將出現(xiàn)腹痛、帶血樣腹瀉等癥狀,且病情迅速惡化,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和黃疸。最后肝、腎、心、腦、肺等器官功能衰竭, 5-8天可導致患者死亡。因存在“假愈期”,容易給患者和醫(yī)生造成病情已被控制的錯覺,因此灰花紋鵝膏菌中毒致死率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