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子實體分化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是多種的,比如溫度、水分、光線、空氣等等,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其中兩個非常重要的——空氣和光線。
1.空氣
當食用菌從營養(yǎng)生長轉人生殖生長時,對氧氣的需要量略低。試驗證明,微量的二氧化碳(0.034%~0.1%)對雙孢蘑菇和草菇子實體分化是必要的。但一旦子實體形成后,由于子實體旺盛的呼吸,它對氧氣的需求也急劇增加。這時,0.1%以上的二氧化碳濃度對子實體有毒害作用。
食用菌子實體對二氧化碳濃度反應尤為敏感,如氧氣不足、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其菌蓋生長會明顯受到抑制。
不同食用菌子實體對二氧化碳的敏感程度不同。平菇、猴頭、銀耳、竹蓀、靈芝等對二氧化碳濃度十分敏感。當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13%時,就會出現(xiàn)畸形菇;靈芝在二氧化碳濃度為0.1%時,不形成菌蓋,菌柄分化后呈鹿角狀。當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0%時,子實體不分化。
在生產上,防止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方法是經常開門窗、通風口或安裝排風扇,使空氣流動,保持空氣新鮮。
2.光線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shù)食用菌在子實體分化和發(fā)育階段都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條件下原基形成困難。香菇、草菇等在黑暗條件下不能形成子實體;側耳、靈芝等食用菌雖然能勉強形成子實體,但菇體畸形,經常只長菌柄、不長菌蓋、不產孢子。但有一些食用菌在無光的條件下也能生長良好,如雙孢蘑菇、大肥菇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能形成子實體,且發(fā)育完好,菇的品質優(yōu)良。
子實體生長時需要適量的散射光,光對子實體的質量有明顯的影響,雙孢蘑菇等在無光條件下形成優(yōu)質菇;而黑木耳、香菇、草菇等則需要一定強度的散射光才能形成優(yōu)質子實體。
光的質量與食用菌子實體的分化和發(fā)育有密切關系。一般認為,紫光、藍光對子實體的分化與發(fā)育有促進作用,紅光、黃光、綠光則無效。
光線對子實體的色澤也有很大影響,一般隨著光照增強,菇體顏色加深。如光照不足時,草菇呈灰白色,黑木耳的色澤也會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