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常見的食用菌種,其營養(yǎng)價值很高,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目前,我國許多地區(qū)也可見香菇的栽培身影,品種種類繁多,但無論是哪一品種,只要是菌棒菌絲生理成熟了,在自然氣溫、發(fā)菌或栽培設施內,提供20-25℃的溫度就可以轉色了。
1、轉色操作在正常的溫度條件下,基本上脫袋2-3天,菌棒上就會初選白色絨毛狀菌絲。第4-5天通小風開始菌絲倒伏,第5-6天,菌棒開始出現紅水,可開微噴用水去沖,繼而菌絲變黃完全倒伏。第6-7天,菌棒開始轉色,要加大通風量,第8-9天菌棒轉色加深,直至轉至棕紅色即結束。2、促進轉色當菌棒表面菌絲開始濃白、有一層剛布滿培養(yǎng)料表面的菌膜時,要及時增大薄膜內的干濕差,增多掀動薄膜的次數,讓其與干燥空氣接觸,迫使?jié)獍捉q毛狀菌絲迅速倒伏,分泌色素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紅棕色、具有光色的菌膜。脫袋后,白天的空間溫度最好控制在20-22℃之間,如果一直處于12℃以下低溫,則不利轉色。3、溫度控制轉色期間要求溫度控制在18℃-22℃左右。生產過程中,棚內溫度最好控制在33℃以下,溫度過高時,要增加遮陰物,特別是草簾過薄,遮蔭效果不好的大棚,要增加草簾的覆蓋層數,或加蓋遮陽網,嚴禁陽光直接照射到菌棒上。
4、濕度管理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90%最好,用手背觸其菌棒表面,感覺柔軟不刺手為宜。如果刺手,說明相對濕度不夠,需要進行噴水蓋膜。如太濕就要增加掀膜通風,創(chuàng)造好轉色與出菇條件。5、刺孔操作挑出有雜菌污染的菌棒,留下純菌率100%的菌棒,選擇在晴天最高氣溫25℃以下、早晚溫度較低時進行刺孔操作,刺孔需要掌握的要點是淺刺、破膜即可。6、蟲害防治香菇菌棒轉色期也正值蟲害多發(fā)期,因此要搞好大棚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若發(fā)現菇蠅等害蟲,可在棚內地面和棚面上噴菇蟲凈藥液,一般7天一次,連噴2-3次。
總的來說,香菇菌棒轉色期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掌握好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可以提高香菇商品產量,保證香菇子實體產品質量,而這也同樣是提高種植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1、轉色操作在正常的溫度條件下,基本上脫袋2-3天,菌棒上就會初選白色絨毛狀菌絲。第4-5天通小風開始菌絲倒伏,第5-6天,菌棒開始出現紅水,可開微噴用水去沖,繼而菌絲變黃完全倒伏。第6-7天,菌棒開始轉色,要加大通風量,第8-9天菌棒轉色加深,直至轉至棕紅色即結束。2、促進轉色當菌棒表面菌絲開始濃白、有一層剛布滿培養(yǎng)料表面的菌膜時,要及時增大薄膜內的干濕差,增多掀動薄膜的次數,讓其與干燥空氣接觸,迫使?jié)獍捉q毛狀菌絲迅速倒伏,分泌色素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紅棕色、具有光色的菌膜。脫袋后,白天的空間溫度最好控制在20-22℃之間,如果一直處于12℃以下低溫,則不利轉色。3、溫度控制轉色期間要求溫度控制在18℃-22℃左右。生產過程中,棚內溫度最好控制在33℃以下,溫度過高時,要增加遮陰物,特別是草簾過薄,遮蔭效果不好的大棚,要增加草簾的覆蓋層數,或加蓋遮陽網,嚴禁陽光直接照射到菌棒上。
4、濕度管理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90%最好,用手背觸其菌棒表面,感覺柔軟不刺手為宜。如果刺手,說明相對濕度不夠,需要進行噴水蓋膜。如太濕就要增加掀膜通風,創(chuàng)造好轉色與出菇條件。5、刺孔操作挑出有雜菌污染的菌棒,留下純菌率100%的菌棒,選擇在晴天最高氣溫25℃以下、早晚溫度較低時進行刺孔操作,刺孔需要掌握的要點是淺刺、破膜即可。6、蟲害防治香菇菌棒轉色期也正值蟲害多發(fā)期,因此要搞好大棚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若發(fā)現菇蠅等害蟲,可在棚內地面和棚面上噴菇蟲凈藥液,一般7天一次,連噴2-3次。
總的來說,香菇菌棒轉色期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掌握好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可以提高香菇商品產量,保證香菇子實體產品質量,而這也同樣是提高種植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