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疆阿克蘇,浙江人比較熟悉的是當?shù)厥a(chǎn)冰糖心蘋果、紙皮核桃等優(yōu)質(zhì)農(nóng)產(chǎn)品。隨著兩個武義菇農(nóng)到來,天山南麓又興起食用菌產(chǎn)業(yè)——一個個大棚鑲嵌在挺拔的白楊樹之間,一根根菌棒孕育出朵朵菌菇,生發(fā)出成千上萬當?shù)赝撠氈赂坏南M?/p>
這兩個武義菇農(nóng),就是朱立文和陳金生。
“井岡山”
見到朱立文時,他正在招呼客人。來自溫宿縣三角地批發(fā)市場的小謝,想看看接下來這茬香菇品質(zhì)怎么樣、每天能供多少貨。
朱立文原籍麗水,但早就把自己當成武義人——在武義種過菇,在武義縣城買了房,愛人孩子戶口遷到武義,每年過年都會從新疆回到武義。朱立文的香菇種植生涯也與其他武義“游牧”菇農(nóng)并無二致——先后在長春、大慶、牡丹江種過香菇,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2007年,朱立文到新疆,起初是為了種水果,沒過多久他還是種起了香菇:因為交通不便,從外地銷到阿克蘇的香菇極少,在阿克蘇務工的四川人對香菇需求量大。
種養(yǎng)香菇的第一年,雄心勃勃想要大干一番的朱立文就遭遇當頭一棒。在香菇種植過程中,菌棒的菌絲發(fā)滿菌袋,色澤從白色轉(zhuǎn)為棕褐色時才能下到田里,這個過程叫作轉(zhuǎn)色。當正常該轉(zhuǎn)色的90天到來時,朱立文菌棒料表的色澤依然是白色。
生平頭一次碰到這種情況,朱立文急了,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菌種出了問題。他每天一遍又一遍跑去看菌棒,一天、兩天、三天……直到第130天,期盼已久的轉(zhuǎn)色終于來了。
朱立文后來才琢磨明白,是南疆白天日照長、晚上發(fā)酵時間短,造成菌棒轉(zhuǎn)色慢。類似差異還有很多,比如因為海拔有1100多米,滅菌時間也不得不從原本的10個小時加長到20個小時;南疆氣候干燥,在武義敞開大棚就能保證濕度,在溫宿卻需要不斷地澆水……朱立文慢慢摸索,逐漸掌握適應本地氣候的種養(yǎng)技術。當年,朱立文種的5畝香菇甫一上市就被一搶而空,每公斤20元的售價遠高于武義6元的市場行情。
前腳小謝剛走,后腳幾百公里外驅(qū)車而來的喀什莎車縣客戶——中石化新疆分公司派駐當?shù)毓ぷ麝牭耐絷犻L又來了。一名維族小伙與汪隊長同來,專門到這里觀摩學習技術,他們采購的香菇菌棒,將發(fā)放給當?shù)刎毨簟?/p>
朱立文2014年從阿克蘇轉(zhuǎn)戰(zhàn)溫宿,是因為受金華援疆指揮部的邀請。為幫助當?shù)剞r(nóng)戶開辟新的增收路子,指揮部引進食用菌技術推廣項目。聽說朱立文在阿克蘇已經(jīng)種植成功,便邀請他過來負責這個項目。依托溫宿食用菌基地,朱立文成立專業(yè)合作社,吸引當?shù)剞r(nóng)戶加入。
“起初沒人響應。當?shù)卣⒃笓]部和我們一起做工作,在基地干活的當?shù)毓と顺蔀槭着鐔T。 他們一邊領工資,一邊領種香菇,并由合作社統(tǒng)一回收銷售。”嘗到甜頭后,有的社員把家里養(yǎng)的牛、羊都賣了,夫妻倆一心一意種菇。目前合作社年加工食用菌菌棒40萬棒,共已扶持350戶農(nóng)戶種植香菇、黑木耳、平菇,2020年幫扶185戶貧困戶順利脫貧。
金華援疆指揮部工作人員說,朱立文是南疆最早種食用菌的人,他的生產(chǎn)基地就是南疆香菇種養(yǎng)的發(fā)源地,貨物從這里發(fā)出,技術從這里輻射。這里,就是南疆香菇的“井岡山”,為幫助當?shù)厝罕娒撠氉鞒龇e極貢獻。
摩托車
從溫宿縣到烏什縣,沿途大多是戈壁灘。但行駛100多公里后,突然出現(xiàn)一片綠洲。烏什縣依麻木鎮(zhèn)托萬克麥蓋提村到了。陳金生就在這個村里。
陳金生是武義縣三港鄉(xiāng)曳坑村人,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種菇,成了率先脫貧致富的種植大戶。2017年5月,浙江援疆指揮部啟動為期3年的“邊疆干旱地區(qū)果園套種黑木耳關鍵技術研發(fā)及示范”項目,由省農(nóng)科院牽頭引進黑木耳林下種植技術。武義縣科技局是省農(nóng)科院的合作單位,特地選派食用菌種植經(jīng)驗豐富的土專家陳金生,前往當?shù)亻_展技術推廣。
一大早,陳金生騎上摩托車來到托萬克麥蓋提村菌棒廠。本村女工阿依古麗·艾海提和工友正在用機械為香菇菌棒刺孔。陳金生走過去朝他們擺擺手說:“變黑的菌棒說明沒發(fā)好,不能要了,挑出來放一邊吧?!?/p>
交代好工作任務,巡視了一遍兩座廠房里的上萬個香菇菌棒,陳金生又跨上摩托車。到烏什各鎮(zhèn)村看看種植戶的木耳香菇生長情況,及時開展技術指導,是他幾乎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內(nèi)容。
托萬克麥蓋提村是烏什縣建檔立卡貧困村。記得當年5月與省農(nóng)科院專家一起來到烏什縣時,當?shù)剞r(nóng)民的貧困現(xiàn)狀讓陳金生感到震驚:因為栽培結(jié)構單一、土壤鹽堿化嚴重,糧食作物收成不好,林果品質(zhì)不高,增收十分困難?!拔蚁霂退麄兏黄饋?!”陳金生就此下定決心,以農(nóng)民技術員的身份留在烏什縣。
當?shù)厝藢﹃惤鹕退暮谀径舳急е傻膽B(tài)度,陳金生就選了3戶貧困戶作試驗。當年冬天,首批生產(chǎn)的5個品種、6.2萬個菌棒,接種成活率達99%,畝產(chǎn)收入超萬元。
新疆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老干部局“訪惠聚”工作隊派駐在托萬克麥蓋提村。2019年,省農(nóng)科院的項目已告一段落。陳金生本可以回到武義,繼續(xù)種他的香菇。但經(jīng)不起工作隊的多次挽留,更考慮到還有不少農(nóng)戶尚未脫貧,陳金生又留了下來。工作隊副隊長陳光說,陳金生的手機總是24小時開通,村民們有什么技術難題,他都會騎著摩托車隨叫隨到。3年來,他帶領9個村680個貧困戶從無到有種起黑木耳,幫助他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38歲的杰力力·托合提說,他原先是貧困戶,一年忙到頭種的小麥玉米最多賺一兩萬,現(xiàn)在他在菌棒廠上班,一個月有5000元的穩(wěn)定收入,再加上家里種的食用菌,全家年收入能達到10萬元。
烏什縣紀委副書記楊海濤原先是林草局副局長,與陳金生一起工作了兩年多。他說,當?shù)厝朔Q陳金生為“陳工”,短短三年內(nèi)他以自己的技術改變了很多貧困戶的生活,和大家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取得的扶貧成績有目共睹,大家打心里愛戴“陳工”、感激“陳工”。
“我們”
“我們在一起待過好幾個月!”同是在阿克蘇的武義菇農(nóng),朱立文和陳金生在溫宿縣有過交集,他們曾是“戰(zhàn)友”。
初來乍到,沒有合適的場地,陳金生最初的食用菌適應性試驗,就在朱立文的合作社基地完成;沒有專門的碎料和滅菌設備,陳金生第一批送到烏什縣的菌棒也是在朱立文的合作社基地加工的。陳金生到援疆指揮部辦事、采買物料、協(xié)調(diào)浙江機器設備到烏什等事項,朱立文都會讓弟弟開車送他跑前跑后。
朱立文說:“我和陳金生有這個技術條件,我們相互支持,共同為阿克蘇食用菌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和當?shù)剞r(nóng)民的增收做點事,這是我們應該做的?!?/p>
采訪時,“我們”是陳金生的口頭禪?!拔覀?yōu)跏惨驗樵谔焐侥_下,濕潤多雨,更適宜發(fā)展黑木耳”“我們?yōu)跏灿?0多萬畝的核桃林,每年整枝產(chǎn)生大量的木料可用于制作菌棒……”說到陳金生,當?shù)厝艘步?jīng)常說“我們”。生活上的事陳金生盡量不麻煩農(nóng)戶,但他們說:“陳工,你是我們自己人,客氣什么。”
今年5月,按照陳金生提供的技術規(guī)范,當?shù)赜衷谕腥f克麥蓋提村菌棒廠附近新建了占地4200多平方米的10個食用菌大棚。陳金生說,由于本地黑木耳市場趨向飽和,今年開始利用這些大棚指導貧困戶們學會管理和種植香菇、猴頭菇、靈芝等更多效益更好的新品種,讓大家的脫貧奔小康之路走得更穩(wěn)、更堅實。
然而,遠望天山,難抑思鄉(xiāng)之情。阿克蘇一家火鍋店把朱立文種的香菇,連菌棒一起展示在敞開的操作間,顧客稀奇:香菇原來是這樣長出來的。朱立文夫妻偶爾在那里吃飯,吃到好吃的飛餅,妻子說:下次帶女兒來這里吃一次……女兒目前在金華上初中,無法陪伴,夫妻倆總覺得對她有所虧欠。
陳金生也經(jīng)常沉默。走在成排的白楊樹下,有一次他對記者說:“真想跟你們一起回去?!庇幸淮嗡f:“想念老母親了?!标惤鹕衲?0歲,母親已經(jīng)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