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正是平菇的出菇生產(chǎn)季節(jié),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產(chǎn)品的產(chǎn)量、品質和栽培效益?,F(xiàn)將冬季平菇生產(chǎn)的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溫度控制在8-15℃之間,不能低于5℃。通過揭蓋草簾、通風、升溫等措施來保證溫度。現(xiàn)蕾前若棚溫過低或溫差過小,則菇蕾很難形成;現(xiàn)蕾后棚溫過低,則子實體基本停長,長期保持菜花狀而不分化,或即使分化,菇片上也會長滿白色的小刺或菇上長菇形成畸形菇,商品價值降低。因而在管理上,菇蕾形成前后宜以太陽光能為主要增溫方式,必要時用火爐維護棚溫在5℃以上,以利于保溫并拉大溫差,促使菇蕾形成;待大部分菌袋顯蕾后,宜控制棚溫在8℃左右,保證子實體正常生長即可。① 采用火墻加熱。即在菇棚內(nèi)建火墻,可用磚壘或采用管道,爐子建在菇棚后面或兩側,通過外面生火把熱量傳到火墻,間接給菇棚升溫。盡量避免室內(nèi)生火,直接給菇棚加溫。② 通過鍋爐熱蒸汽、塑料管道給菇棚加熱。這種方法要求有蒸汽鍋爐,產(chǎn)生的蒸汽先通過地下鋼管傳送到菇棚邊緣;進棚以后,在鋼管頂端接耐高溫的聚丙烯塑料軟管道,直徑10厘米左右。長長的塑料管道沿菇棚內(nèi)后墻邊緣東西向擺放,最頂端自然開放,由于最后有冷凝水,可把冷凝水收集起來,用于菇棚增濕。菇棚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之間,通過干濕溫度計監(jiān)測。如相對濕度小于70%,會影響子實體生長;相對濕度長期在100%,會導致爛菇及病害發(fā)生。秋冬季水分宜少不宜多。濕度過大可通過提高菇棚溫度、延長通風時間來降低。補水措施:濕度低主要通過地面灑水、空間噴霧,墻壁噴水來提高菇棚濕度。補水增濕過程中需注意下面幾點:一是水盡可能與菇棚溫度一致,不要用寒冷的水。二是水盡可能不要噴在菇體上,特別是在原基、菇蕾期,由于這時菇體的生命很嬌嫩,給它們“洗冷水澡”也會“感冒”生病,甚至死亡。所以補水最好用噴霧器,噴嘴朝上向空間噴霧來增加濕度。三是補水后,如發(fā)現(xiàn)菇體上有水珠應盡量快速通過通風去除,否則會給細菌繁殖造成條件,在菇體上形成病斑。由于細菌繁殖極快,一般經(jīng)一夜時間就可能造成危害,影響菇的質量。注意:冬季下霜期盡量不要噴水,只要保持濕潤不致干枯即可。保持菇棚內(nèi)空氣新鮮,排出菇體代謝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平菇主要靠分解有機物生活。在分解物質過程中需要氧氣,同時產(chǎn)生二氧化碳。菇棚內(nèi)二氧化碳濃度過大會造成菇蕾死亡,出現(xiàn)大量畸形菇。通風宜勤不宜大。通風換氣可增加菇棚的氧氣含量,但是棚外的冷空氣會隨之侵入棚內(nèi),從而降低菇棚的溫度。因此秋冬季宜在保證棚內(nèi)氧氣夠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通風時間,只要人在菇棚里感到不悶,菇體正常,就說明棚內(nèi)不缺氧。① 在中午時分打開通氣孔,但前提是不使棚內(nèi)外溫差過大;② 在外界氣溫5℃以上時,將棚南面下方塑膜掀開10厘米左右,通氣效果十分明顯。平菇出菇期現(xiàn)蕾及子實體生長均需要較強的散射光。光照強弱直接影響著平菇的現(xiàn)蕾數(shù)量、菇體產(chǎn)量和品質。光照較強的菇棚內(nèi),平菇子實體顏色較深,葉片較厚,菇片韌性好,產(chǎn)量也可增加20%左右。光照宜強不宜弱;避免陽光直射菌袋,又會引起菇色發(fā)深、易患病。光照既是秋冬季增加棚溫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產(chǎn)量、改善菇質的重要途徑。光照強度和時間應根據(jù)菇棚的保溫性能及天氣狀況而定。若菇棚的保溫性能好,夜間溫度可以維持在5℃以上,則棚頂?shù)牟萆豢稍缃彝砩w,盡可能地延長白天的光照時間;反之,則白天菇棚的光照時間宜相應縮短,可采用人為補光措施,如:①打開通氣孔及進出口;②將棚頂北沿草苫掀開20-40厘米,棚南面邊緣草苫卷起40厘米或使用較薄的草苫等;③開燈照明。入棚操作、觀察時開燈,可基本滿足子實體生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