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菇小北斗紅菇中文名稱:紅菇 拉丁學(xué)名:Russula sp. (正紅菇是個新種) 俗名別名:正紅菇、真紅菇、大紅菇、紅椎菌、大紅菌、大朱菇 分類:真菌植物門、彈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 型態(tài)特征:菌蓋寬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幼時粘,無光澤或絨狀,中部色深紅至暗(黑)紅,邊緣較淡呈深紅色,蓋緣常見細(xì)橫紋。菌肉白色,厚,常被蟲吃。味道及氣味好。菌褶白色,老后變?yōu)槿辄S色,近蓋緣處可帶紅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間具橫脈。菌柄長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側(cè)或基部帶淺珊瑚紅色,圓柱形或向下漸細(xì),中實或松軟。孢子印白色或極淡的灰白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狀體近梭形,51—85×8—13微米。 生態(tài)習(xí)性: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單生。是一種和楮、栲等樹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a(chǎn)地:遼寧、江蘇、福建、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t菇的菌絲不能分離,故至今無法進(jìn)行人工栽培,日見珍貴。的桿同其它菇不一樣,不但不脆,而且質(zhì)硬帶有韌性。采摘時要用削菇的竹簽或其他工具插入底層,才能把它撬起來。紅菇一般群集而生,山中蛇蟲常有毒涎染菇上,為免中毒,鮮菇煮食時應(yīng)同時置以米粒,倘米粒呈藍(lán)色,則菇有毒,棄之勿食。 紅菇具有獨(dú)特的生長環(huán)境,當(dāng)?shù)刂V語云:“從來無種,四季無花,越嫩越好食,越老越有渣。”形象地概括了紅菇的這一特征。它自古以來既無花又無種,一年一度自然生長,在高溫高濕的氣候下生長。它生長的地域更為獨(dú)特,只生長在茂密椴木樹下的沃土上。它雖然無花無種,但卻有傳宗接代的始祖地,每年均在這塊故土上茁壯生長。采菇者年復(fù)一年依舊回老菇穴采菇。 真的紅菇,菌蓋正面深紅,中心暗紅,并有橫皺紋,菌蓋腹面菌褶細(xì)密均勻,呈淺灰藍(lán)色,菇腳矮圓不空心。葉蓋全開并有破裂的紅菇,則是將要過時的菇,但湯味好,未開傘的菌食來無渣。葉蓋半開型如單車搖鈴的紅菇,屬上等紅菇,清香美味,一盆菜調(diào)上幾個就獨(dú)到好處。未開的紅菇蕾,雖然未過到成熟期,卻甜嫩可口。紅菇便于保存,曬干后放在通風(fēng)干燥的室內(nèi),不僅久不變質(zhì)還會放出陣陣芳香,使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