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幫我想辦法再弄一車來,每擔29元怎么樣?”昨日,筆者來到仙游縣“食用菌之鄉(xiāng)”山區(qū)游洋鎮(zhèn),來自平原的度尾鎮(zhèn)收購商李大伯在裝了滿滿一車的稻草后,又向村民劉國選預定。這是仙游大種蘑菇致使稻草變成“香餑餑”的購銷新景象。
在游洋、鐘山、石蒼等近10個糧食產區(qū),每年國慶黃金周正是適逢中稻收成的季節(jié),可糧農們一割完稻谷,不是胡亂將稻草散放在田間,就是用把大火一燒了之。而今,他們每割完一丘,就急于開始收拾成為“香餑餑”的新鮮稻草,在田間地頭就地以百斤28元左右的高價被搶購一空,再源源不斷地運往本縣大濟、度尾和鄰縣涵江莊邊等鎮(zhèn)。
當日,筆者跟隨李大伯的運草車來到在仙游縣度尾、大濟、園莊等鎮(zhèn),遍布田野的蘑菇大棚格外醒目,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農民在田間正忙著搭新棚固舊棚和稻草的翻堆、漚料……筆者從許多村民處了解到,目前正處于蘑菇種植的黃金季節(jié),受去年涵江莊邊等地菇農座均獲純利兩三千元和今年國際蘑菇市場行情看好的雙重利好消息影響,加上一些縣鄉(xiāng)宣傳車廣為引導宣傳,派技術人員分工包片,深入100多個自然村,為菇農送去科技和市場信息,并且積極與金融系統(tǒng)協(xié)商,實行聯(lián)保貸款,解決菇農規(guī)模生產的資金短缺問題。 由此,在仙游這些傳統(tǒng)的食用菌主產區(qū),重又掀起了蘑菇種植高潮。
據(jù)悉,為了做好稻草這一蘑菇最主要的培養(yǎng)基的儲備,9月底以來,廣大蘑菇種植戶就紛紛涌向游洋、鐘山、石蒼等正在收割中稻的鄉(xiāng)鎮(zhèn),自是讓過去就地一燒了之的稻草迅即吃香起來。據(jù)介紹,全縣今年約有2萬多個需要40000多噸稻草的蘑菇種植大棚,這就使得稻草身價倍增,每50公斤漲到近30元,連牛糞也漲到每百斤30多元。山區(qū)十幾萬中稻種植戶每畝賣草可凈增收入300多元,難怪不少農戶的稻子還長在田里,稻草就已被人先付定金預購了。正如已售完自家稻草而多收入1000多元的糧農陳愛珍所說,“這蘑菇胃口真大,一座標準菇房就要40多擔,現(xiàn)在蘑菇種植戶到處都在爭著購買過去一分錢不值的稻草,有的已跑到涵江莊邊、大洋等周邊縣區(qū)買草,可謂一草難買呀!”(陳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