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萍
山西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太原030006
【中文摘要】 <正>在栽培平菇的培養(yǎng)基中添加適量的中藥北芪粉所獲得的子實體,經多年的食療跟蹤研究,對銀屑病(牛皮癬)有一定作用,因其具有不同于普通平菇的特殊功效,所以特稱“北芪菇”。為了對北芪菇開展更深入的研究,我們進行了深層培養(yǎng)添加北芪粉的研究。試圖通過該試驗為北芪菇的工業(yè)化生產奠定基礎,進而為北芪菇從食療向保健品或藥品方面轉化創(chuàng)造條件。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菌株 于菇忻干89,是從采自忻州的一株野生平菇分離所得。 1.2 培養(yǎng)基質 母種為PDA培養(yǎng)基。深層發(fā)酵為改良CM培養(yǎng)液:酵母膏0.5%,葡萄糖2%,玉米粉2%,豆餅粉1%,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0.2%。 1.3 北芪粉加工 把成品中藥北芪切成1cm大小,在鋼磨上碾壓成粉末,過細篩去渣,留粉末備用。 1.4 北芪粉添加量試驗 每1000ml改良CM培養(yǎng)液中分別添加北芪粉5、10、15、20、25、30、35、40g共8組,每組重復3次。 1.5 菌絲體量 用80目銅絲網過濾發(fā)酵液,菌絲體經脫水烘干、稱重,以評價發(fā)酵菌絲體產量。 1.6 多糖測定 用酚-硫酸法測多糖含量,并與普通
【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
【文獻出處】 食用菌,Edible Fungi,編輯部郵箱,1998年06期 【DOI】CNKI:SUN:SIYJ.0.1998-06-016